學名
Bathygadus antrodes  
發音 
Bathygadus antrodes孔頭底尾鱈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Jordan & Starks, 1904) 棲息深度 600 - 1200公尺
中文名 孔頭底尾鱈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鼠尾鱈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215 Macrour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孔頭底尾鱈 
最大體長 6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鱈魚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  模式種產地
日本相模灣 
同種異名 Melanobranchus antrodes   
參考文獻 邱美倫(2002)碩士論文;Fish of Japan(Nakabo, 2002);Fishbase(2003);Okamura, O. 1970a. Fauna Japonica. Macrourina (Pisces). Academic Press of Japan, Tokyo, 216 pp., 64 pls.;Okamura, O. (1970b) Studies on the macrouroids fishes of Japan-Morphology, ecology and phylogeny. Rep. Usa Mar. Biol Stat., Kochi Univ., 17, 1-179.;  Jordan, D. S. etc. 1904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61225 ASIZP0063758 ASIZP0063788 ASIZP0065515 ASIZP0065530 ASIZP0065633 ASIZP0066100 ASIZP0066110 ASIZP0066115 ASIZP0066938 ASIZP0067033 ASIZP0068048 ASIZP0070215 ASIZP0070641 ASIZP0074740 ASIZP0080285 ASIZP0801595 ASIZP0801596 ASIZP0801597 ASIZP0803809 ASIZP0807419 ASIZP0901388 ASIZP0901411 ASIZP0911595 ASIZP0911596 ASIZP0911597 ASIZP0913809 ASIZP0917419 FRIP03100  
英文俗名 Grenadier; Rattail; Whiptail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軀幹短;尾部側扁甚延長,愈近末端愈纖細;無尾鰭。頭部寬闊膨大,位於頭頂之眼眶間隔約大於眼徑之1.5倍。吻部鈍圓。眼大。口極大,端位;無頦鬚;齒為珠粒狀,多列排成寬齒帶。體被大型圓鱗,極易脫落;下頜有一排倒U型的大型鱗列;喉部裸露無鱗。鰓耙細長狀。兩個背鰭距離甚短幾乎相併連,第二背鰭比臀鰭高。無發光器。肛門位置緊臨臀鰭起點。體一致為深棕色,無任何斑紋。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600-1200公尺深而水溫在3-4℃之大陸棚深層水域。底棲性,肉食性魚類,以磷蝦為主食。耳石形狀顯示出其為游動緩慢的魚類。罕見的種類,雖可食用但數量極少,經濟價值低。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南方、中國東海及臺灣東北部等。 

漁業利用

罕見的種類,雖可食用但數量極少,經濟價值低。漁民以拖網船捕獲後,多充當下雜魚,打碎後作為養殖魚類的餌料。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